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: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,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受到较大影响。多地幼儿园招生遇冷,幼儿园数量和在校生规模下降,学前教育专任教师过剩。部分省份如山西省发布通知,2025 年原则上暂不增设小学教育类专业。
高职师范类专业: 近五年的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,语文教育、小学教育、英语教育等高职师范类专业因为就业质量整体偏低,多次被预警。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,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结构。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: 在招生宣传中提醒考生,地球物理学、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传统地质类专业就业环境相对艰苦,对野外工作适应能力要求较高,考生需谨慎报考。
东北林业大学: 对于林学、森林保护等专业,因行业需求的特殊性和就业岗位的相对有限性,在招生时会向考生说明就业形势和发展方向,提醒考生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。
法学专业: 虽然法学是热门专业之一,但由于开设院校过多,毕业生数量庞大,就业市场竞争激烈。尤其是一些普通院校的法学专业毕业生,在就业时面临较大压力,部分地区基层法院、检察院等法律岗位招聘时对学历和院校背景要求不断提高。
临床医学专业: 培养周期长、难度大,对学历要求较高。近年来,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,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加,但城市大医院的岗位有限,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进入理想的工作单位,需要到基层或偏远地区就业。
会计专业: 由于财务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,基础会计核算工作逐渐被替代,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,传统的会计核算型人才过剩,而管理会计、财务分析、审计等高端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。
传统制造业相关专业: 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,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,传统的生产制造工艺和技术逐渐被淘汰,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,而掌握先进制造技术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为紧缺。
煤炭、钢铁等传统能源类专业: 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,煤炭、钢铁等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去产能的压力,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下降,部分院校已减少或停止招生。